“中国制造2025” 船舶工业当顺势而为
日期: 2015-09-06 总浏览:5367

每年的政府工作报告,都是全国两会期间的一大亮点。国内外各方都会从中发现自己关切的话题,并希望把握从中传递的政策信号。今年也不例外。值得关注的是,今年的报告在谈及国计民生问题时,使用了很多新提法。其中,“中国制造2025”、“互联网+”这两个提法与船舶工业有着较为密切的关系。对此,全国人大代表、全国政协委员纷纷给出了自己的解读。他们认为,这与船舶工业的发展完全契合,对于我国由造船大国向造船强国转变将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,不过在具体战略的实施上,还需要结合船舶市场的形势和船舶工业的特点来考虑。

    何为“中国制造2025”?

  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,要实施“中国制造2025”,坚持创新驱动、智能转型、强化基础、绿色发展,加快从制造大国转向制造强国。同时,促进工业和信息化深度融合,开发利用网络化、数字化、智能化等技术,着力在一些关键领域抢占先机、取得突破。“中国制造2025”的概念此次是首次提出,从时间上看,应该是对今后10年的制造业发展进行部署。不过,在正式规划编制出台之前,对这几个字的内涵,大家普遍认为还是难以准确把握。
  对此,全国政协常委、工业和信息化部原部长李毅中的解读可以起到一种“解渴”的作用。他认为,“中国制造2025”归纳起来有六个要点:一是通过创新驱动来掌握核心、关键技术;二是通过智能转型来发展制造业智能化;三是强化工艺、技术、装备等基础领域;四是通过绿色发展来解决能耗、环保的问题;五是通过调整制造业结构来发展新兴产业、改造传统产业;六是工业和制造业的服务化。
  自从“中国制造2025”的概念提出以来,来自各行各业的代表、委员对智能制造的发展讨论得尤其热烈。全国政协委员、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会长郭大成表示,随着智能化制造技术的飞速发展,“工业4.0”时代正在来临,机器人和智能装备产业正受到广泛关注。发展智能化制造是我国建设造船强国的必然选择,对于我国船舶工业提高生产效率、保证产品质量、降低生产成本、促进转型升级、提升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战略意义。我国船舶工业要加强对智能制造技术的研究,加快推进船舶建造智能化,迎接“工业4.0”时代的到来。
  全国人大代表、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二五研究所所长马玉璞认为,引进智能装备,进行智能制造,有利于造船企业降低成本,提高产品质量、可靠性、安全性。“智能制造是未来的发展趋势,能够改变我们的生产方式。”他这样表达了自己的观点。

    大规模还是适度智能化?

  尽管对智能制造代表着未来方向的论断并无太多争议,但是记者了解到,一些来自船界的代表、委员也发出了一些更为理性的声音。他们认为,在如何实施“中国制造2025”,开展智能制造的问题上不可一概而论,尤其是船舶工业有着自身的特点,对此需要正视。
 “对于船舶工业,应该从时间坐标上来看待这个问题。”全国政协委员、江南造船(集团)有限责任公司总工程师胡可一开门见山地指出,提升船舶企业智能化制造能力,还必须结合船舶市场的形势。在2015年之后的这10年,船舶行业会经历一个前期平缓下行到后期持续爬升的复合过程,而当前面临的市场还是很低迷,造船企业的整体效益不高,能够平稳渡艰是船企首要的期盼。“用智能化的手段来改造,不可回避的一个问题就是需要为此进行大量投入。在当前船企普遍还未走出困境的情况下,这种做法是有难度的。”他认为,中国毕竟还有一个巨大的劳动力市场,造船业又是一个劳动力密集型行业,在市场没有明显改观的情况下,劳动力成本优势和管理上的优化可能比智能化带来的优势更加明显。
  同时,船舶工业有着鲜明的特点。船舶工业属于离散型制造业,而非大规模采用流水线或者模块化组装生产方式。胡可一认为,这样的特点就决定了造船不能像生产汽车,在流水线上大批量生产一种车型,大量采用机器人、机械手等大型自动化设备。“考虑到造船的特点,实施大规模智能化的难度比其他行业更大。”他建议,船舶工业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国内劳动力相对优势,通过优化计划管理去抵消劳动力成本上涨,另一方面要“因地制宜”和“适用为上”地提升造船企业的智能化水平。
  无独有偶,全国人大代表,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一研究所所长、总工程师金东寒表达了类似的观点。他提出:“中国制造业要实现由大到强,一定要实现专业化分工。只有在这样的基础上,才能接着谈电气化、智能化的问题。”

    “互联网+”影响几何?

  政府工作报告里的另一个热词,是“互联网+”。对于互联网对其他领域的渗透,互联网行业的代表人物,全国政协委员、百度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彦宏显得很乐观。他在全国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召开的记者会上表示:“尤其是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兴起,互联网在其他产业当中能够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力。过去一两年互联网和很多产业一结合,‘duang’!就化腐朽为神奇。”同时,一种主流的看法也认为,在涉及工业的领域,就是要逐步建立工业互联网。
  那么对于船舶工业来说,应当如何与互联网进行结合?胡可一认为,在“互联网+”方面,就目前船舶行业的现状和前景来看,要着力改变云计算、物联网和大数据仅仅停留在技术层面上的“伪应用”局面。目前,互联网的应用更多还是体现在数字化造船的三个方面,即数字化设计、数字化生产、数字化管理。同时,船企的计划管理、物流管理等方面,也在朝互联网应用的方向方展。但这个“+”字,也就是增值服务,还是有很大发展空间的。“与其他产品不同,船舶是小批量、定制化产品,再加上体量较大,设备系统配套也因个性化要求多,多为定制化生产和现场调试,因此利用网络平台销售有难度,10多年前就有不成功的例子。”他进一步谈到,“互联网+”的概念对造船业肯定会有推动作用,但是与其他一些新兴产业相比,其变化不会特别明显。
  此外,无论是“工业4.0”时代的到来,还是“互联网+”概念的提出,都离不开云计算、大数据、物联网等新兴技术。如何在造船流程中应用这些技术,其实也是很多船企近几年一直在探索的。“这些技术在造船业肯定是可以发挥重要作用的,但目前的问题在于,很多新技术的服务提供商往往只能立足技术本身,而无法立足这些技术怎么在船企得到具体应用,于是,把自己的业务流程和决策基础变成这些提供商和技术系统可‘读懂’的语言,就成为船企最大的挑战,也是船企的软实力所在。例如,具体怎么分析、应用大数据,最终决策还是要靠船企自身。”胡可一最后表示,在推动“互联网+”相关技术应用方面,船企的软实力还需进一步增强。


Copyright 2011 BAODING HEAVY Group Co,. Ltd All Rights Reserved. 技术支持: 博采网络 浙ICP备11046092号-1

浙公网安备 33011002010848号